8165万文徵明行书:《杂咏诗卷》高清欣赏
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,随着一声落槌,文徵明《杂咏诗卷》以8165万元成交,一举刷新其书法拍卖最高纪录。这卷纵25厘米、横258厘米的纸本行书,为何能在数百年后仍有如此惊人的市场号召力?答案,藏在笔墨间的岁月沉淀里。
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,随着一声落槌,文徵明《杂咏诗卷》以8165万元成交,一举刷新其书法拍卖最高纪录。这卷纵25厘米、横258厘米的纸本行书,为何能在数百年后仍有如此惊人的市场号召力?答案,藏在笔墨间的岁月沉淀里。
文徵明,这位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的“四绝全才”,一生都与笔墨为伴,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 ,尤以小楷和行书为人所称道。他的艺术生涯漫长且丰富,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创作风貌,而晚年作品更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。
文徵明74岁时雪夜挥毫的小楷《琴赋》册,堪称其晚年小楷的巅峰之作。这幅纸本作品共24开,每开纵20.5厘米、横10厘米,虽尺幅不大,却在方寸间尽显“吴门书风”的雅致风骨,更经吴大瀓、吴湖帆等名家鉴藏,流传有序,是书法界公认的珍品。
在中国嘉德2005秋拍“攻玉山房藏书画”专场中,文徵明一幅行书七言诗立轴以46.2万元成交,远超15万-20万元估价,足见其艺术分量。这幅纵153.7厘米、横68.2厘米的纸本作品,钤“文徵明印”“衡山”等印,鉴藏印累累,更经《聚墨留香》著录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
在中国嘉德2005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中,文徵明一幅草书七律立轴以20.9万元成交价惊艳全场,远超4万-5万元估价,足见其艺术魅力与市场认可度。这幅纵159cm、横71.3cm的作品,既是文徵明草书功力的缩影,也是明代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。
在中国嘉德2005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中,文徵明一幅行书五言诗轴以38.5万元落槌,远超20万-30万元估价,足见其艺术分量。这幅纵156.5cm、横67.7cm的作品,虽无繁复布景,却以笔墨为语,道尽文氏书法的独特风骨。
作为明代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,文徵明以其清劲秀逸的书风闻名于世。而这幅纵154.5厘米、横59.5厘米的行草立轴《送薛君之任南京太医院》,正是其晚年行草作品的精绝之作,展现了书家融法度与性情于一体的高超境界。
文徵明晚年行书力作《太液池诗》轴,以纵344厘米、横96.4厘米的宏大体量,在纸本之上铺展皇家园林的壮阔意境。这幅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,更藏着文徵明晚年对笔法与心境的极致打磨。
嘉靖五年(1526 年),五十七岁的文徵明辞官归隐苏州,摆脱宫廷书写的束缚,小楷艺术进入新境界。每日坚持书写《千字文》,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,让他腕底功力深厚,晚年创作更加自由。此跋文便是他为挚友祝允明草书《赤壁赋》所作。
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,文徵明的小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着重要地位,而他88岁时所作的《跋唐摹万岁通天帖》,更是其小楷书法的集大成之作。此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与《万岁通天帖》一同,成为后人领略古代书法神韵的珍贵宝藏。
文徵明,作为明代书画大家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 。他的行书风格独特,早年取法苏轼、黄庭坚,中期转向赵孟頫、智永,晚年上溯晋唐,最终形成了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“文氏行书”风格。
展卷文徵明这幅纵158厘米、横71.5厘米的行草轴,墨色流转间,既有文人的清雅风骨,又藏着对往昔朝堂岁月的深切怀思。此作书其《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》之二,诗与书相融,堪称明代行草艺术的典范。
文徵明有一本叫《山静日长》的行书册页,特别值得一看,据款识嘉靖甲寅春二月推算,应该是他85岁那一年所写的,嘉靖甲寅年是公元 1554 年。文徵明出生于 1470 年,因此可得。
此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,尺寸为23.5×40cm ,虽篇幅不大,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。释文开篇“扫地焚香习燕清,萧然一室谢将迎”,寥寥数语,便勾勒出一个静谧、清幽的空间,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袅袅的焚香气息,感受到作者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。“坐移白日花间影,睡起春禽竹外声
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致陆师道二札》虽仅23.5×16.3cm的尺幅,却如同一扇小巧的窗,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圈层的交往细节,更感受到文徵明作为师者的温润与书法艺术的精妙。
提及文徵明的小楷,世人多赞其“精劲严谨,温润秀雅”,而他为《王羲之十七帖》所作的小楷题跋,更是将这份功底与对晋人书法的敬畏,凝于方寸笔墨间,堪称明代小楷的典范之作。
在书法史上,文徵明的名字总与“温润儒雅”“老而弥坚”挂钩,多数人熟知他晚年炉火纯青的行书与小楷,却鲜少能见其早年笔墨的锋芒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《致四叔公、五叔公札》册页,恰好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书法大师青年时期的创作面貌——纵23cm、横12.3cm的纸本之上,1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《致吴参政之札》历来是书家关注的焦点,其中《自王英去后札》尤具代表性。这幅纸本楷书纵22.7厘米、横26.7厘米,尺幅虽小却气韵饱满,是文徵明三十五岁至五十五岁间的作品,字里行间不仅藏着他的书法功力,更流露出与外舅吴愈往来的
在明代书法的璀璨星空中,文徵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。他的书法风格独特,造诣深厚,在隶、楷、行、草各体上均有卓越表现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纸本楷书作品《自考试后札》,探寻其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。
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致妻札》算不上最宏大的作品,却以25.5厘米的高度、不足13厘米的宽度,藏着文人书法最动人的烟火气。这帧两纸的家书,没有碑帖的庄重肃穆,没有名作的刻意雕琢,却让我们看见“吴门四家”之一的文徵明,卸下艺术家光环后的寻常模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