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徵明行书《山水诗册页》
文徵明,作为明代书画大家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 。他的行书风格独特,早年取法苏轼、黄庭坚,中期转向赵孟頫、智永,晚年上溯晋唐,最终形成了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“文氏行书”风格。
文徵明,作为明代书画大家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 。他的行书风格独特,早年取法苏轼、黄庭坚,中期转向赵孟頫、智永,晚年上溯晋唐,最终形成了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“文氏行书”风格。
展卷文徵明这幅纵158厘米、横71.5厘米的行草轴,墨色流转间,既有文人的清雅风骨,又藏着对往昔朝堂岁月的深切怀思。此作书其《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》之二,诗与书相融,堪称明代行草艺术的典范。
文徵明有一本叫《山静日长》的行书册页,特别值得一看,据款识嘉靖甲寅春二月推算,应该是他85岁那一年所写的,嘉靖甲寅年是公元 1554 年。文徵明出生于 1470 年,因此可得。
此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,尺寸为23.5×40cm ,虽篇幅不大,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。释文开篇“扫地焚香习燕清,萧然一室谢将迎”,寥寥数语,便勾勒出一个静谧、清幽的空间,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袅袅的焚香气息,感受到作者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。“坐移白日花间影,睡起春禽竹外声
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致陆师道二札》虽仅23.5×16.3cm的尺幅,却如同一扇小巧的窗,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圈层的交往细节,更感受到文徵明作为师者的温润与书法艺术的精妙。
提及文徵明的小楷,世人多赞其“精劲严谨,温润秀雅”,而他为《王羲之十七帖》所作的小楷题跋,更是将这份功底与对晋人书法的敬畏,凝于方寸笔墨间,堪称明代小楷的典范之作。
在书法史上,文徵明的名字总与“温润儒雅”“老而弥坚”挂钩,多数人熟知他晚年炉火纯青的行书与小楷,却鲜少能见其早年笔墨的锋芒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《致四叔公、五叔公札》册页,恰好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书法大师青年时期的创作面貌——纵23cm、横12.3cm的纸本之上,1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《致吴参政之札》历来是书家关注的焦点,其中《自王英去后札》尤具代表性。这幅纸本楷书纵22.7厘米、横26.7厘米,尺幅虽小却气韵饱满,是文徵明三十五岁至五十五岁间的作品,字里行间不仅藏着他的书法功力,更流露出与外舅吴愈往来的
在明代书法的璀璨星空中,文徵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。他的书法风格独特,造诣深厚,在隶、楷、行、草各体上均有卓越表现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纸本楷书作品《自考试后札》,探寻其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。
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致妻札》算不上最宏大的作品,却以25.5厘米的高度、不足13厘米的宽度,藏着文人书法最动人的烟火气。这帧两纸的家书,没有碑帖的庄重肃穆,没有名作的刻意雕琢,却让我们看见“吴门四家”之一的文徵明,卸下艺术家光环后的寻常模样
提起文徵明,多数人先想到他楷书的温润、行书的清雅,似乎“娟秀”“内敛”是其书法的固有标签。但当直面《草书自作诗卷》时,便会发现这位“吴门书派”领军人物,藏着一身不为人知的笔墨豪情——他以狂放草书写自作诗篇,打破风格桎梏,在笔走龙蛇间,尽显文人的另一种风骨。
在文徵明传世的行书作品中,这幅27×637cm的《行书自作诗卷》格外特别。它没有春日山水的闲逸,也无观鱼夜坐的清雅,却以四首自作诗,串联起朝堂仪典与文人心事,让我们看到这位“吴门书派”大家在官场与故乡间的情感共鸣。
在南京博物院的书画馆藏中,文徵明晚年所书的《天平山诗卷》堪称“文书双绝”。这幅58.7×832.5cm的纸本行书,不仅是其大字行书的典范,更藏着一位八旬老者对春日山水的热爱,以及历经岁月沉淀的笔墨功力。
在天津博物馆的馆藏书画中,文徵明《行书春晓春夜二曲卷》是件"反套路"的珍品。这幅37.5×553cm的纸本行书,打破了人们对文徵明行书"劲秀娟美"的固有印象,以古拙雄浑的笔墨,展现出书法家晚年求变的艺术追求。
在明代书法的灿烂星空中,文徵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。他的书法风格独特,功力深厚,在行书、楷书、草书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文徵明的《滕王阁记》行草册页(苏州艺石斋藏本),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在书法艺术的灿烂星空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千字文卷》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。此作纵26.5厘米 ,横387厘米,创作于嘉靖乙巳(1545年)八月十日,彼时文徵明已七十五岁高龄,却依然笔力纵横,为后世留下这一瑰宝。
在浩瀚的中国艺术史长河中,文徵明以诗、文、书、画的全才之姿,成为明代艺术的璀璨明珠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行书佳作《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》卷,探寻其中的艺术奥秘。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它与谢时臣的画作构成《倣李成寒林平野文徵明题长歌合卷》 ,书画
在中国书法史上,《千字文》是历代书家锤炼技艺的经典题材,而文徵明所书《行书千字文卷》,更是将这份经典演绎出独特的文人雅韵。这幅纸本作品纵31厘米、横284厘米,篇幅虽不算恢弘,却以精谨的笔墨、从容的气韵,成为文徵明行书创作中的代表性佳作,也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
在朵云轩的珍藏中,文徵明的《行书诗卷》如一方温润的玉,静静诉说着明代文人的雅韵。这幅纸本作品纵43厘米、横440厘米,不算特别宏大,却以细腻的笔墨、真挚的诗意,成为了解文徵明晚年书法与心境的绝佳载体。
在明代书法的灿烂星空中,文徵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。他的书法诸体皆精,而行书更是独树一帜,其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《行书手卷》,长335厘米,高26厘米,纸本呈现,为后世打开了一扇窥探明代行书艺术魅力的窗口。